绿色低碳加力乡村生态,北京绘就宜居宜业

发布时间:2024/7/17 19:36:27   点击数: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呢 http://pf.39.net/bdfyy/index.html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近年来,北京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提高乡村生态价值,持续打造宜居宜业乡村环境。

在平谷,桃枝等农业废弃物实现了变废为宝;在大兴,“农村小微生态湿地”治理模式让昔日“臭水坑”摇身变为生态景观……首都乡村正展开一幅绿色和美宜居宜业的“田园牧歌”新画卷。

强化政策协同系统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7月25日,在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的北京市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许艺凡介绍,北京市坚持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强化污染治理、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强化目标协同、部门协同、政策协同,多部门联合出台一系列文件政策,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系统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为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该市印发实施了《北京市落实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年)实施方案》,明确了农村环境整治、种植业污染防治、养殖业污染防治、监测监控、长效机制等具体任务,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城市管理、水务等多部门协同推进农村农业污染治理。

为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加快农业全面绿色转型,北京市还出台了《北京市“十四五”农业绿色发展规划》,逐年制定年度乡村生态振兴工作计划,明确农业的资源保护利用、面源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具体举措。

许艺凡介绍,特别是聚焦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北京也在持续完善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厕所革命、小微水体治理等方面的政策保障。

治理农村环境提升生态宜居水平

许艺凡指出,北京根据生态环境质量、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和村民期盼,突出乡土特征、地域特点,保留乡韵乡景,科学有序开展农村环境治理,提升生态宜居水平,增强村民获得感、幸福感。

比如,为着力平衡好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治理关系,北京市因地制宜采用资源化、生态化、分散化等治理模式,打造了一批成效良好的生态治理工程。

以大兴区为例,在大力实施农村污水管网工程的基础上,该区积极打造“农村小微生态湿地”典型治理模式,在20余个人口较少、污水量较少的村庄推广小微生态湿地工程,过去的“臭水坑”蜕变为受村民欢迎的“打卡”地,解决了农村地区缺少污水处理设施以及污水抽运成本高的难题,实现了农村污水处理、雨洪收集、生态景观提升“三合一”效益,切实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为建设美丽乡村、涵养生态价值开辟了一条特色之路。

为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北京市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农村环境整治的标准要求,在千余个村庄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厕所革命和小微水体治理。目前,污水处理设施已经覆盖该市余个村庄,行政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9%以上,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提高到99%以上,农村三类及以上公厕比例达99%以上,基本完成农村小微水体治理。

近年来,北京还加强了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在涉农区村庄开展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水质、土壤环境质量和生态质量监测,动态掌握农村环境质量;对日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开展监测,推进污水处理设施稳定化运行。

减少面源污染,提升生态循环水平

“北京市积极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良好生态正成为我市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许艺凡说。

比如,北京市深入推进化肥精准减量,在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内,农作物种植全部施用优质有机肥,实现化肥使用“归零”;顺义区向余户果农发放有机肥,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有效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推进果树产业向绿色生产方式转变。

与此同时,北京市大力推广“一喷三防”、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带动更多农户成为绿色循环农业的受益者。比如,密云区开展了天敌种虫保存、扩繁、设备研发工作,生产赤眼蜂30亿头,在千余亩果园推广应用黄板、糖醋液等绿色防控技术。

为推进废弃物生态循环,截至目前,北京在大兴区千余亩农用地示范开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试验,并深入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推进农作物和园艺作物的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在平谷区形成了“生态桥”模式,废弃桃枝从田间地头进到生产车间,变身有机肥后再回到桃树下,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生态循环。

许艺凡表示,北京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持续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因地制宜推进绿色和美治理,让“绿色颜值”实实在在点亮首都乡村“生态价值”,以高水平保护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仝晓波王昱心)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shtd/122396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