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我们要积极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共同守护我们的美丽家园,快来看看该如何注意吧! 讲文明 01 树立文明卫生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每个人都要树立文明卫生意识,养成正确洗手、常通风、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保持社交安全距离、注重咳嗽礼仪、科学佩戴口罩、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等良好卫生习惯,倡导餐桌文明,提倡分餐,使用公勺公筷。 02 学会正确洗手,保持手卫生 洗手时,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每次揉搓20秒以上,确保手心、手指、手背、指缝、指甲缝、手腕等处均被清洗干净。不方便洗手时,可以使用免洗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 以下情况应及时洗手:外出归来,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准备食物前,用餐前,上厕所前后,接触公共设施或物品(如扶手、门把手、电梯按钮、钱币等)后,接触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后,护理患者前后,抱孩子、喂孩子食物前,接触动物或动物粪便后等。 03 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每天早、中、晚均应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15分钟。寒冷季节开窗通风要注意保暖。 04 爱护公共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不随地吐痰,吐痰时应将痰液用纸包裹,再将其扔进垃圾桶。 不乱丢垃圾,将垃圾丢入垃圾桶内。摆放分类垃圾桶地方,应按要求分类投放垃圾。 05 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他人的健康权益 二手烟不存在所谓的“安全暴露“水平。 在同一建筑物或室内,采取划分吸烟区和非吸烟区、安装空气净化或通风设备等措施,都不能够消除二手烟雾对不吸烟者的危害。 吸烟者应当尊重他人的健康权益,不在他人特别是孕妇和儿童面前吸烟,不在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吸烟者应尽早戒烟,最终做到不吸烟。 06 少聚集,隔一米 保持社交安全距离不仅能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也是文明礼仪的体现。 建议在旅游景区、商场、餐厅、医院等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和窗口单位设置文明排队的地面指引标识和宣传标语,引导公众保持社交安全距离、自觉有序排队。 07 注重咳嗽礼仪,提升文明素养 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使用后的纸巾扔进垃圾桶。如果来不及准备纸巾,可弯曲手肘,用手肘处的衣物遮掩口鼻,尽量避免直接用手遮掩口鼻。 08 坚持科学佩戴口罩 佩戴口罩前应洗手;分清口罩的正、反面,保持深色面朝外;金属条一侧在上,按压金属条使之紧贴鼻梁,使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口罩要遮盖鼻、口和下颌。 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应及时更换。 废弃口罩不要随地乱扔,应投放到垃圾收集处。 09 倡导餐桌文明,推广分餐公筷 集体就餐时采用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避免个人使用过的餐具污染公共食物,可以有效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减少交叉感染。使用公勺公筷,剩余的饭菜可以放心打包或分装,减少食物浪费。 采用分餐制还可以根据每人每餐需要的营养搭配食物,定份定量,均衡营养,避免浪费,体现了文明健康、简约适度的生活价值观,凸显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和中华美德。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shtd/122284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