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953.html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孩子生活中的哪个瞬间,让你看到了绘本的力量?对我而言,孩子生活中的那种「我很懂!你不要小看我!」的「自以为是」的瞬间,让我看到了绘本的力量。 去年疫情的时候,我和娃看过一本《给孩子的免疫力故事》,娃看完之后,一脸很懂的样子在身为医生的外公外婆面前班门弄斧:我告诉你呀,我有一本书啊,就有那些五颜六色免疫细胞啊,会啊呜啊呜吃掉细菌,也会打枪枪,bangbangbang打中病毒。好厉害的! 前不久看《奶奶,买炸酥肉!》,这本书里面,出现了重庆的火锅菜年糕,但它们跟我们广东那种咖啡色的年糕不一样。在绘本里,重庆年糕看起来像我们的猪肠粉,所以有一次娃看见我妈买了猪肠粉回来,就迫不及待的表示:外婆你知不知道,那种重庆火锅料里的年糕,就是这样白色一条条的,一样的!其实这些全是她影儿没见过的事物。 但绘本总归是绘本,我不能因为看了书就让她错失了见识真实世界的机会。如果白色年糕不容易见到,那我就带她去见一些绘本与现实生活中可以见到的东西吧。 比如看荷花。(但实际上今年我们并没看到荷花!) 《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其实在这几个月里也读过好几次了。拿到书的时候我就决定要先带她亲眼看看真的荷花。那时候心里想着:身在祖国南大门,遍地荷花开! 结果五月的时候,荷花没开!六月突发疫情不敢出门!到七月我家附近的荷花已经全谢了,连蓬蓬头都热到干掉! 我当时觉得,我有一本这么美的荷花科普绘本,这个夏天居然见不到真的荷花。真是太遗憾了! 直到暑假某一天我带她在黄埔古港玩,吃东西的时候看见小店门口就放着一盆荷花,没有花只有叶。我说你看那就是荷花,但是没有花了。走的时候娃就伸手去拽荷叶,我一心急就说,哎不能摘哦! 她也马上说:不是啊!就是荷叶上,有什么毛,然后会变成珠子的!我注意力全在「有没有荷花」上,完全没有往「叶子能聚水成珠」这方面想。这才发现,这是《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绘本里,一个很小的细节!她记住了。 书中文字为「莲叶正面密布着看不见的纳米级蜡质茸毛,所以能”聚水成珠“」 于是我就拿出水壶,倒出一点水在荷叶上,让她玩了好一阵子的「聚水成珠」,还让她把手放在荷叶上,感受一下何为「纳米级蜡质茸毛」。 感受一下“聚水成珠”,但其实摸上去没有特别明显的茸毛感哈! 那一刻觉得像《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这样画风诗意但又不失写实的科普绘本,已经完美地让小孩把书本里说的,和现实世界联系了起来!后来我们去爬山,在一段溪水山路中又见到了一个满是残荷的池子。她看见一片刚好浮在水面上的圆叶子,漫不经心的说:这里有片荷叶,叫浮叶。 我才反应过来,哎呀!你居然知道这是浮叶?(其实我很没底气,因为当时自己不太确定是不是叫浮叶!)为了掩饰我自己的底气不足,我问她:你怎么知道这是荷花?然后她指了一下桥边一个深棕色的圆球说,那里有个莲蓬头嘛!但是干掉了,你给我看过照片的。 广州7月1日的荷花池。已经全部结完莲蓬头。 老母亲顿时觉得自己不好了!不止记性差,眼神也不好,还不细心!我还能咋,马上排山倒海地猛夸她一顿啊!回家后自己赶紧翻书,真的是浮叶! 接着我们又去华南植物园,依旧在一片没有荷花的池子里,指认了一下立叶,叶片破破的后把叶,还有感觉弱弱的,快要倒下去并卷起来干干的终止叶。只是那天临近中午,地面怕有38度+,荷花池暴晒,实在不宜待太久,看了一会就赶紧离开了。 植物园没有荷花,但是有莲花,娃坐游园小火车时远远看到一片莲花池子,也会很懂似得告诉我:妈妈那里有好多“浮叶”! 下了小火车她直奔莲花池 那次之后我觉得自己得上点心了,立秋后在家路边看到有卖莲蓬头的,赶紧买了几个回去给她观摩,顺便尝一尝! 小孩是好奇心重,掰开种皮后问我:白色的叫什么?绿色的是芽吗?(之前看时给她讲过,见到实物又不太记得了)然后我又拿出了书本这一页,一一对着给她讲。 突然我感受到,啊!原来人对世界的认识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搭建起来的!自己莫名感动了好一阵! 后来娃都把绿色的幼牙抠出来不吃,说那是芽宝宝,不能吃!(但事实上是,我说这个芯有点甘苦,她吃了也确实有点苦,她不喜欢吃罢了,所以给安个由头——那是芽宝宝,不能吃!) 还有一次是在饭桌上,我买了到我很喜欢的藕鞭来吃,做成醋溜,清脆爽口。为了又能吃又能学,我提前在这绘本找到藕鞭到底是藕的哪个部位,然后吃饭的时候给她看看横切面,和平常煲汤的藕一样,有几个气管孔,但更加小更加迷你可爱,算是莲藕的“小时候”。 在绘本最后有「芽以及藕鞭」的较为专业的图文科普娃不太爱吃这种口感的菜肴,全被老母亲我吃完了。她学到了,我也吃满足了!一举两得呀! 每每回想起她看绘本后,除了那些“自以为是”的,复述了许多关于这个世界缤纷多彩的小知识之外。 还有她从书本延伸到现实世界中,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