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F 15一个观鸟者的日常 “小白两只,中杓两只,泽鹬再加两只”,那低头的姑娘调整了一下望远镜的方向,接着说,“很近,岸边在动的还有一个小的”。车子在大坝上走走停停,她不时停下来和身边帮忙记录的同伴核对数字。初秋午后河口的阳光正盛,带了帽子还是晃眼。从她们对话的声音里听不出多少兴奋,却显然是愉快的。 WWF工作人员工作照?WWF 在崇明岛东部的最北端,与对岸江苏隔着滩涂相望的大坝上,WWF候鸟项目的小伙伴们正在进行鸟类调查。姑娘口中的小白指的是小白鹭,中杓说的是中杓鹬,泽鹬就是泽鹬了。小学课本里“鹬蚌相争”的主角,此刻就停在她望远镜的镜头里。 观鸟者往往选择鸟类活动频繁的时间出动,在每年鸟类繁殖的春秋两季,每月要做4次鸟调,夏冬则每月1次;每月的高潮期,水位较浅的保护区容易吸引短脚的水鸟前来觅食,因此也是鸟调的好时间;而一天当中则数晨鸟最多。 观鸟必备工具?WWF 年上半年,WWF候鸟项目的小伙伴先后在北八滧湿地进行了14次鸟类调查,其中晨鸟调查(包括水鸟和林鸟)7次,高潮期水鸟调查7次。仅晨鸟就记录到76种,总计只次;高潮期的水鸟则高达42种,只次。这些精确到个位的数字正是从望远镜里一只只数出来的,恰恰是在这看似枯燥的工作中,包含着保护工作者们湿地修复的成果。 25东滩有个北八滧 “滧”字读作“遥”,方言里说的是分支的小河。巧得很,字典里举例的两个地名,六滧港和五滧乡都在今天的崇明县境内。在另一个因滧得名的地方,位于崇明岛东端北岸的北八滧湿地,改变正在悄悄发生。 北八滧卫星图,北八滧规划示意图?WWF WWF的保护工作开始之前,围垦出的水塘里,疯长的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占据了水鸟的家。区域修复后,水塘恢复了生机,仅年上半年,WWF的小伙伴共监测到的鸟类就达到了种。现在,在平方公里的崇明岛上,有2.9平方公里的区域正在经由WWF管理而朝着“卓越的湿地中心”的方向前进。北八滧的水塘边上,一座观鸟用的木屋正在建设中;水塘附近那所“白房子”,未来会有教室、图书馆、活动中心,还有实验室。 建设中的观鸟屋,北八滧中心?WWF 看似只有一栋白房子和三片大水塘的北八滧湿地,未来却要承载起重要的保护和教育功能。由“三片大水塘”组成的栖息地包括三个独立的水文单元,通过调节水的咸淡和水位高低,不同季节、不同生活习性的鸟类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宜的居所;为了还水鸟一片家园,养殖户的生产方式也会被严格控制。要说服这些养殖户并不容易,保护工作者深信的生态之道往往不敌保护区内渔民的生财之道。在保护区内养虾的老板并不情愿将鱼塘拱手让给水鸟,免不了要抱怨“鸟嘛,天天看有什么意思?”,而WWF小伙伴的回答则是,“鸟,就是要越看越爱啊”! 35翩翩飞鸟的家 ?WWF 震旦鸦雀 “震旦”是中国的古称,一年四季都在有芦苇的水塘里活动的震旦鸦雀,是一种中国特有的鸟。因为头部特有的花纹和起飞时尾巴上翘的动作,观鸟人也叫它们“花狸鼠”。震旦鸦雀仅分布于长江流域、江苏沿海、黑龙江下游和辽宁的芦苇地,用它们粗厚的嘴把坚硬的芦苇杆剥开,吃里面的虫子。 ?WWF 黑翅长脚鹬 这一见就能记住的水鸟叫作黑翅长脚鹬,它是一种高挑、修长的黑白色涉禽,近几年在上海有繁殖的记录。每年4-10月,在崇明东滩、南汇东滩等地较易见到。 ?WWF 银鸥开餐 银鸥是上海常见的鸥类中体形最大的。粗壮的嘴、犀利的眼神,让观者觉得它是种凶猛的鸟,事实上它们也的确会像猛禽那样捕食小动物,不过大部分的时间它们都是以动物的尸体为食,是名副其实的“大自然清道夫”。除了沿海,它们也涉足淡水河流,比如黄浦江。 ?WWF 鹭鸟齐飞 白鹭的颈背有漂亮的两条装饰羽,嘴黑色,脚趾黄色。它们在浅水捕捉小鱼时,常会用脚把水搅浑,然后下嘴。至于黄色的脚趾对于捕猎有何帮助,还不得而知。白鹭在上海是留鸟,一年四季在周边主要湿地都能见到。 东滩在崇明岛的东端,崇明岛又在上海市的东北,再往北就是江苏了。在入夜的大坝上散步,银河将头顶的夏季星空大三角分割成两半,黑暗的芦苇丛中鸟鸣和虫鸣此起彼伏。比起对岸江苏的灯火辉煌,反倒是身后这一片上海这头更有自然模样。 崇明是国际迁徙鸟类迁飞途中重要的栖息地,在西伯利亚看到的鸟,说不定就是在这里停留休憩、补充营养,然后继续往澳洲飞去,有些还在这里被科学家戴上了追踪用的小环。水鸟并不知边界为何物,它们只选择最适宜的环境居住;而自然虽赐予鸟类宜居的环境,人类的保护也是决不能缺少的。低碳城市发展,就是人类兼顾自然利益的智慧体现。 45在小白鹭起飞的东滩 发现另一个上海 发生在东滩的故事告诉我们,保护鸟类生存的家园,也是在保护我们的美好家园。 崇明岛地理位置示意图?WWF 在东滩的湿地生态保护,既是WWF在上海诸多保护工作中的一项,也是与崇明低碳转型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关联的重要区域所在。 崇明北八滧湿地实景图?WWF 崇明县的低碳发展目标就是以崇明本岛为核心区,来促进本岛低碳排放乃至零碳排放。这里的低碳发展以系统规划为先导,以科技示范为引领,以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控制碳需求—提高碳生产率—减少碳依赖—增加碳中和”为主要途径,正在探索形成符合崇明实际且突出区域特色的低碳综合发展创新模式,充分体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且“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低碳发展本质及内涵,积极打造崇明低碳示范样板,为上海乃至全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示范和借鉴。 55结语 “鸟调”那一天,除了扎堆在浅滩上进食的各种鸻鹬类,见到最多的就是小白鹭了。黄昏时分,成群的小白鹭从水塘中飞起,待举起相机来已经飞远。在远处看不清它们的脸,却可见它们洁白的羽毛上泛着夕阳的金色,宛若传说中的神鸟。晴朗的蓝天底下,起飞的小白鹭映在眼底,那一眼的感动留在心中。 ?WWF 人类透过飞机窗口看到的上海,大概也像小白鹭起飞时见到的一样。在上海,水鸟发现了湿地东滩;而在东滩,人们却可以发现都市之外的另一个上海——原原本本的湿地上的水乡上海。人类在城市中划分出各种区域,可是城市和自然的边界,真的存在吗?答案或许如同自然眼中人与鸟类的分别,不过是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小把戏罢了。 城市低碳转型进行时 +上海低碳故事播报继续+ —CityMap碳百科— 1.崇明东滩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 崇明东滩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位于崇明岛东端,是国际重要湿地,面积约32,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水鸟和湿地生态系统。在长江泥沙的淤积作用下,形成了大片淡水到微咸水的沼泽地、潮沟和潮间带滩涂。保护区主要由团结沙外滩、东旺沙外滩、北八滧外滩、潮间带滩涂湿地和河口水域组成,区内有众多的农田、鱼塘、蟹塘和芦苇塘,沼生植被繁茂,底栖动物丰富,是亚太地区春秋季节候鸟迁徙极好的停歇地和驿站。 2.WWF北八滧湿地管理模式 北八滧湿地是东滩保护区中的一部分,约有3平方公里,由WWF与保护区管理处共同管理,将致力成为符合中国国情的保护区管理示范基地,并融合生境管理、专业培训、公众参与为一体,最终服务于全国的保护区工作者、科研活动、中小学教育和科普课程。成熟后也可以贡献于国家的一带一路大战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服务。该地区正在筹备建设中,预计年春季起投入运营。 3.零碳排放 零碳排放,或者近零排放,是指通过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能源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减少碳排放接近于零。《巴黎协议》确认要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内,争取低于1.5℃,本世纪末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关于CityMap CityMap数字平台(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咋样治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