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1日,我作为演讲人参加了TEDxSuzhouWomen,TEDTalk的宗旨是“传播一切值得传播的创意”。在这仅有的18分钟内,有人带来一个新的科技小成果,有人分享对于生活的一些感悟,有人剖析现今的社会现状,而兼具大学教师和艺术家双重身份的我希望通过表演结合演讲,为观众带来一个有趣的艺术领域,一个被“光”照耀的秘密。 通过志愿者的协助,我在演讲前准备了一个小的表演,在台上将事先剪裁好的半透明的纸张层层粘贴起来,当舞台后方灯光亮起来的时候,观众会看到一幅姑苏城的景象图。 *部分志愿者协助完成作品 *在台上拼贴制作 *灯光亮起来时的效果 在这个演讲中,我向观众提出了几个问题,这是几个看似相互独立却又层层递进的问题, 那么,切入正题,以下,是我演讲的摘要: 正如大家刚才所看到的,我将空无一物的纸张层层粘贴在了一起,随着后面灯光亮起来的时候,大家在上面看到了图像。 我想借由这个表演请诸位思考: 光是什么? 光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的? 光意味着什么? 光是否就是从我们一出生,就照进我们眼睛里,指引着我们去看这个世界,一个我们都相信并且认为那是真实的世界? 大家好,我叫张秋实,是一位光艺术从业者,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几个关于光的秘密。 Q1 光真的能照亮吗? 众所周知,我们看到世界得益于光,那么,我想提出一个问题:光真的能照亮吗?这张照片是我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建筑双年展上拍到的一件艺术作品,在这个长凳上有一束方形的灯光,大家注意到,中间圆形位置是黑的。 按照我们的经验来说,肯定是某个圆形的物体遮挡住了光线。当我在思考是什么圆形物体的时候,我万万没有想到那却是另外一盏亮着的灯! 在这个现实世界中,我们太多的视觉经验来自于光,而影子又是依附于光而存在的,它带给我们的惊喜有时超出想象。 艺术家徐冰从年便开始进行名为《背后的故事》这组创作,作品是由一个木制框架和磨砂透光的玻璃组成的灯箱。徐冰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成材料,如树枝、玉米壳、塑料袋、报纸以及从不同角落找来的废弃物,布置在了灯箱里面。 这些物品与磨砂玻璃的距离构成了艺术家独特的造型语言:如果这些物体靠近玻璃,玻璃的另一面会显示出清晰的形象,但当物体与玻璃相隔一定的距离,形象就会模糊起来。对距离的巧妙调控,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就像水墨在宣纸上晕染的景象一样。 在这组作品中,光比任何物质材料的直接呈现都要丰富、细微,这不就是一幅“光的绘画”吗?而“光在绘画领域的作用”在过去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它却能创造出我们过去任何存在的画种所不能达到的丰富的、特殊的表现力。 *徐冰《背后的故事》 Q2 真的是这个颜色吗? 所以,光不仅仅能够照亮,在它所呈现的“灰色地带”,我们发现世界并非只有“黑白”的区分,在这之间的区域才是完成这些绘画、带给我们想象地方。 那么,光本身并不能完成绘画。我们只是借助于光,我们看到了物体、看到了这个物体的结构,和附着在结构上面的颜色。 接下来,我想问第二个问题了:你看到的真的是这个颜色吗? 大家看这张图片,请问能从里面看到几种颜色?是不是红色、蓝色、和穿插在其中偶尔的黑色。来,放远一点,这个部分似乎是一个建筑的侧面,旁边还有楼梯。 再放远一点,我们能看出这是位于海边的一处建筑,在楼梯的前方似乎还有茂密的草丛和其他植物。好的,我们最后看到的这个是张完整的图片,它来自于点彩派画家修拉的一幅作品。 请问,大家还能找到你们第一张图片中看到的红色和蓝色的点吗?是的,它们在画面的左下角。随着我们距离慢慢变远,红色和蓝色是不是自然融合成紫色呢?同样的,我们是不是能够在这片墨绿色的草丛中发现红色和绿色?在后面那片棕黄色围墙上看到红色和黄色? 所以,光在这里帮助眼睛完成了视觉上的“色彩融合”,大家知道,我们在画画的时候会把红色和黄色调和成橙色,把黄色和蓝色调成绿色。点彩派就是运用光的属性,将两块颜色放在一起,通过一定的距离,这两种颜色就会自然融合成为了新的颜色。 看完了修拉,让我们回顾一下艺术史吧! 在以往的艺术史上,光一直在扮演着辅助作品的角色,艺术家可以凭借光去创作油画、雕塑,他们用了油彩、泥土、石块或任何有具体质感的材料去创作,但却没有人用光去创作。 而随着艺术的发展,光的魅力慢慢被大家所发现,光的作用也渗透到“削弱了空间,模糊了边界”。 年,美国国家艺术奖章的获得者JamesTurrell在中国的首个大展于上海成功举办,这个拥有特殊智慧的艺术家让原本无形的光线可视化。他通过精密的科学计算和对身体感知的研究,像变戏法一般将我们因太过熟悉而忽略的光变得有颜色、有形状,仿佛可以触碰和切割。 在年开始创作的“ShallowSpace”装置系列中,Turrell让光线透过屏幕发散到房间的各个角落,让每一寸现有的地面、墙壁、天花板都被光线毫无保留地渗透。 进入这样的房间,我们已无法再去感受原本在三维立体空间内的经验,这是一种全新的从实体空间中抽离而出的缥缈感: 我们双脚站立的地方是不是地面? 可以触碰的墙壁在哪儿? 走到哪里才有尽头? 没有重量、没有触感的光竟然瓦解了空间,一切都被扁平化了,成为无限延伸的一片色域。 Q3 光,是真实的吗? 我时常感叹,光是如此神奇啊! 它和影子给我们带来了惊喜,它让颜色改变了形状,它消磨了时间,甚至削弱了空间。 那么,让我们回到它本身来提问:光,是真实的吗? 这个虚无缥缈的并没有实体物质的材料似乎让一切都变得虚幻不真实。 但是,有一位艺术家,却用这种不真实为一些特殊人群创造了短暂的实在感。 摄影师张立洁在年初开始将镜头对准了精神障碍人群,他们大多是自闭症、智力障碍的患者,张立洁认为,他们是没有外界干扰的“天真者”,这些孩子在特殊教育下,尝试着用绘画宣泄、甚至达到治愈效果。 刘立洁历时一年为这些“天真者”造像,她用个人化的摄影语言展现了孩子们独特的精神世界。她用最直观的表现方式,将艺术家天真的绘画作品用幻灯的方式放映在他们自己的生活空间中。在光线在填满整个空间的同时,也让观者产生奇幻而充满温情的视觉感受,呈现着人性的天真、质朴与幽默。 图片中的女孩叫刘秀洁,是一名90年出生于上海的智障姑娘,她从小就喜欢和别人交流互动,她不喜欢太安静,反而喜欢在人群欢闹的地方进行创作。然而她的头发不知是什么原因正在慢慢掉落,所以刘秀洁的妈妈为她准备了一顶假发,这个爱美的姑娘在每次出门前都会整理好假发,哪怕酷暑难耐,她也坚持戴着。于是她的画上经常会出现长发飘飘的女孩。至于画中其它的抽象线条是什么?这或许是只有她一人才懂得的秘密。 在这里, 张立洁看似是把这束“特殊的光”投射在了他们身上, 这何尝不是一束温暖的光、 一束希望的光、 一束圆梦之光! 虽然它短暂易逝,却又幸福绵长,这群“天真者”在“梦想照进现实”的空间内, 享受着幸福带来的喜悦, 这个喜悦不断冲刷着生活带来的困苦, 渐渐削弱着世俗异样的眼光。 而他们的梦想, 在命运给他们关掉那扇门的同时, 却从打开的一扇窗里投射出来了“光”! 光,此刻变成了希望,变成了力量。 它是那么平凡,却带来了那么多的非凡! 它时常被我们忽视,却又不可或缺! 它在照亮世间万物的同时,也成就了我们自己。 其实,今天我给大家展现的并不是骇人听闻的艺术技巧,也不都是垂青千古的伟大创作,它们只不过都是借用了“光”这个我们平时再熟悉不过的物质,为我们呈现了似曾相识的惊喜。 最后, 我想请问大家, 此刻身处在光之中的我们, 会因为这束光而获得怎样的想法呢? 所有的演讲人分享结束后,在策展人的指引下,大家从伴手礼中找到了小手电筒,一齐照亮了原本昏暗的舞台。 微弱的灯光汇聚成了强大的光束, 照亮了别人, 也成就了我们自己。 紧接着,策展人RITA的一席话很让我感动,她说道: 脆弱是我的真实, 真实是我的完美, 我即是我, 光源是我自己。 最后,感谢TEDxSuzhouWomen的团队,高效和专业才完成了此次演讲!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lsys/122088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