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阳光一盏茶,一园绿意一个家。”这就是徐婆婆家中小花园的写照,20余种绿色植物与一些蔬菜在她的照料下生长的异常茂盛。除了捣鼓小花园,徐婆婆还喜欢坐着地铁去老年大学上课,或是跟着朋友去公园唠嗑,这样的生活已有几十年,至于为何?徐婆婆说她就是喜欢绿色低碳的生活。 屋顶菜园 不想成为汽车尾气的制造者“我非常不喜欢汽车尾气的味道,我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喜欢。”徐婆婆对尾气很敏感,过马路时都会与车行道保持一定的距离,等红灯亮了后再直接过去。“我们行人还可以避让,离尾气最近的却是交警和环卫工人,他们工作本就辛苦还要迎着尾气,所以我也不愿成为制造这种味道的人。” 徐婆婆朋友家种植的蔬菜 徐婆婆本是上海人,22岁来到四川工作,因为喜欢成都的生活氛围,30年前定居于此。虽说徐婆婆今年已70岁,可身子骨看着比同龄人更显硬朗,这与她常年来保持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不论是去老年大学还是朋友聚会、买菜等,半小时能走到的路程她就步行,远则选择地铁,这可不是因为年龄大了不适宜开车。徐婆婆的家中不仅有私家车,她本人也在年轻时就有了驾照,但她坚持绿色出行已有几十年。 地铁出行可保证聚会不迟到“我平常一个人出门还开车,非常浪费,而且哪里会堵车都是提前预估不了的。”有一次徐婆婆需要去火车东站赶动车,本来她准备坐地铁去,可女儿坚持开车送她,不忍拂了女儿孝心,徐婆婆只好答应。可那天路上很堵,一路上行驶非常缓慢,可让徐婆婆担心不已。“我一边担心赶不上火车,一边因为堵车,车子走走停停空气很闷让心里特别慌,还不如坐地铁舒适方便呢。” 照徐婆婆的话说,在成都步行不到5分钟就会有公交站台,开通地铁后,连出行所需时间都可以准确估算到,何不比自驾方便?从那次之后,徐婆婆每次与朋友相约聚会都会选择地铁或快速公交出行。“只要是坐地铁就可以根据乘坐站数计算出一个准确的见面时间,说半小时后见那就准能见着,这是自己开车比拟不了的。” 徐婆婆的朋友正在楼顶菜园中种植蔬菜 除此之外,徐婆婆选择地铁及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原因还有一个——即是风气。她每次乘坐时都会有人礼让座位,即使是工作一天的上班族,也会不加思索的站起来。让座的举动在很多地方都常见,也并不新鲜。但让徐婆婆感动的是她作为外地人及一名老人,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包容度。 “所以很多时候我也会将座位让给有需要的人,包括已经疲惫的年轻人。” 循环利用雨水既养鱼又养花除了低碳出行,徐婆婆还是一个绿色生活的践行者。在她的家中有一个她与老伴儿亲手打造的30来平米的小花园,里面不仅种了20余种绿色植物,还有一些蔬菜和一个小鱼池。十来年的照料,桂花树已比人高,葡萄藤爬满了木架,小葱和番茄长出了嫩芽,养了8年的锦鲤都有了第三代…… “当初选择住在这里就是看中有花园。”徐婆婆特别喜欢绿色植物,每当看到长出新芽或是开出花骨朵儿,她都会像个小孩子一样开心。 自己种植的蔬菜 “因为绿色植物象征着蓬勃的生命,既能美化环境还可以净化空气。”但最妙的是徐婆婆小花园中的所有东西都是“资源共享”。她用来浇花的水全是取自于鱼池,鱼池里的水又取自于下雨天。养花用的花肥,正是堆积在鱼池过滤器处的沉淀物,如此一举三得,既环保又节省资源。 “资源有限,不应该去浪费”在养花之余,徐婆婆还喜欢在花园里种上一些适合养活的蔬菜,如豇豆、番茄、折耳根等。待到蔬菜成熟时炒上一盘自己种的菜,吃起来也别有滋味。不仅徐婆婆如此,她身边不少朋友也在家中屋顶开垦出楼顶菜园。 “我其中一位朋友家的屋顶菜园比我们的花园更大,按照农田那样开垦了3垅,每年她都会送给我她家出产的蔬菜。”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徐婆婆的朋友圈子皆是崇尚绿色生活的人。 家庭环境优越,之所以还坚持绿色低碳生活,徐婆婆说了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要有觉悟,资源是社会的,也是有限的,我们不应该去浪费。” 快报记者 江雨轩 摄影 李勇 部分图据受访者 赞赏 长按北京哪里是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