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局坚持绿色发展的实践要求和实现路径

发布时间:2016-12-20 7:16:38   点击数:

※走绿色发展之路,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走绿色发展之路,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一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任何时候都要敬畏自然、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这是我们能够根植于自然,并能够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二是近现代工业化的发展模式是造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对立与冲突的主要原因。在工业化进程中,人类凭借科技、资本和市场手段,一步步逼近乃至超越环境能够承载的极限,造成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对立与冲突,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分离所造成的。三是绿色发展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重要途径。绿色发展打破了环境保护末端治理的单一模式,实施前端保护、过程严控、结果严惩的治理模式,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推动发展,成为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最佳路径。

※走绿色发展之路,必须在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把握好融入性和系统性特征。一是目标的融入性和系统性。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齐头并进,力争实现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同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存,在让13亿多人进入现代化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二是推进路径的融入性和系统性。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推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三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融入性和系统性。我国已建立了包括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严惩、责任追究的覆盖全过程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将保障资源节约、控制污染、修复生态的各项激励和约束制度,渗透到了各相关部门和各个环节,努力调动政府、企业、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制度保障全民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走绿色发展之路,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供给侧改革与“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使命和价值诉求等具有双重叠加性,要加强“两型社会”建设的主体改革、要素改革和市场化改革,将科技创新的潜力和动能释放出来,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进和促进增长动力调整,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走绿色发展之路,必须坚持节约优先,最大限度集约高效利用资源。一方面,要牢固树立“三线”思维,以资源消耗上线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紧箍咒,以环境质量底线作为资源开发利用的硬约束,以生态保护红线作为资源开发利用不可逾越的雷池,控制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推动资源开发利用向绿色化转型;另一方面,要深化改革创新,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形成促进资源高效利用体制机制,实行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和强度双控,建立绿色财税体系,建立绿色发展评价考核体系,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益。

※走绿色发展之路,必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绿色发展,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需要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一是绿色生活方式首先在于思想观念的转变。绿色生活方式的内涵,其一是节约优先,即“减少”;其二是绿色消费,即“替代”,就是在满足生活品质需要的前提下,拒绝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二是绿色生活方式需要绿色发展支撑。要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节能产品,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让我们拥有更加舒适的生活。三是绿色生活方式驱动绿色创新发展。绿色生活方式带来新的生产服务需求,带来公众对更高环境质量的要求,促使政府部门更严格的环境监管,这加速了生产企业的绿色转型,从而驱动生产和服务创新,带来更多的经济增长点。(交易中心







































中药治白癜风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lsys/12134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