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山东丨绿色技术成就最快的冰,冬奥

发布时间:2024/1/13 18:26:42   点击数: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肖阳济南报道

北京冬奥会赛程过半,在国家速滑馆进行的速度滑冰比赛已打破9项奥运纪录和1项世界纪录,除了运动员个人的出色发挥,也离不开“最快的冰”的助力。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成就这块“最快的冰”的“黑科技”来自济南。在这场冰与雪的盛宴中,以神舟制冷为代表的20多家济南企业深度服务冬奥,北京冬奥会正在撬动“济南智造”的新赛道。

1.2万㎡冰面温差仅0.5℃,连创4个世界首例

“我们可能开创了世界制冰史的一个先例。”近日,在位于济南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东神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车间内,和记者谈起此次服务冬奥的经历,品质服务部部长文君难掩激动。

绿色办奥是本届北京冬奥会的一大特色。作为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采用全冰面设计、冰面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格外受瞩目。文君告诉记者,为了节能和环保,北京冬奥组委摒弃了以往使用氟利昂做制冷剂的技术,而选用天然的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与此同时,“冰丝带”屡次打破纪录的奥秘也在于它——二氧化碳直冷制冰系统具备优良的制冷性能,作为亚洲最大的一块冰面,“冰丝带”的冰面温差控制在0.5℃以内,温差越小硬度就越均匀、冰面越平整,也就越有利于运动员滑行。神舟制冷提供的4套14立方米CO桶泵机组制冷设备,是成就“最快的冰”的重要一环。

文君向记者讲解制冷原理

他以身后一台4立方米CO桶泵机组制冷设备为蓝本,向记者介绍:“冰面下的管道,就像家里的地暖一样。这台设备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循环泵不断地让制冷剂在管道中流动换热,从而使冰场温度稳定。”这已然是一个庞然大物,在听取讲解时需要不停地仰望。而助力冬奥的4套设备,每一套都比它大出3倍有余。“如此大容量的跨临界工况下的CO桶泵机组,属世界首次研发、设计、生产及应用。”文君说。

4套14立方米CO桶泵机组制冷设备是成就“最快的冰”的重要一环

随着速度滑冰比赛的顺利进行,丝滑的“冰丝带”经受住了各国运动员的检验。神舟制冷提供的4套设备助力“冰丝带”一举创下4个世界首例——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的冬奥速滑场馆,其采用的14立方米二氧化碳桶泵机组设计及应用为世界首例,集中式中压回油在二氧化碳制冷系统上的应用为世界首例,人工冰场超长不锈钢冷排管应用为世界首例。

6个月打破国外垄断,冬奥经历引来大生意

从年春节后接触项目,到当年6月加班加点出方案成功拿下订单,到一步步攻克技术难题,再到运送设备到北京进行现场调试,再到真正助力冬奥,回想起两年来的拼搏,文君感慨万千。打破国际惯用环保制冰技术壁垒,不容易;说服国际专家团队接受认可国产制冰设备,不容易;创新研发大容量跨临界工况下的CO桶泵机组,更是不容易。

“我们早在年就开始研究二氧化碳制冰,在工业制冷领域属于第一梯队。但是冰场的温度控制要求相当严格,和传统的工业制冷区别很大,过去都是芬兰、奥地利、加拿大占据市场,而且全球范围内都没有如此大规模的应用。”他表示,正常情况下,冰面温差在1-2℃,要把这块亚洲最大冰面的温差控制在0.5℃以内,非常困难。本土企业能否在欧美企业占据优势的领域杀出重围?对神舟制冷来说,要用一项没有先例的技术把温度控制在精准的范围,每个人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年1月,制冷设备运抵北京进行现场调试

“二氧化碳是一种非常好的制冷物质,但同时对材质的承压要求很高,在生产工艺上必须更加严格,每个焊口都要探伤,不能出现任何泄漏瑕疵。”为了啃下硬骨头,神舟制冷第一时间组织攻关团队,最终仅用6个月就完成了设备交付。年1月,设备迎来了调试关口,桶泵机组运输到北京的场馆内进行调试,必须现场连接很多设备才能启用。功夫不负有心人,由神舟制冷负责的制冷设备实现开机一次性制冰成功。据介绍,整套制冷系统的制冷方式比传统方式效能提升20%。国家速滑馆的制冷设备还能将制冰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回收循环再利用,用于制取运动员生活热水、融冰池热水、冰面浇冰及维护等。“冰丝带”在全冰面运行情况下,整个制冷系统的碳排放趋近于零,每年可节约万度电。

“冰丝带”内景

创新,是打开市场的钥匙,也是走向世界的底气。神舟制冷的一份公开资料中写道: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项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制冷行业引起了较大的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wyszentea.com/jbgl/1223392.html

------分隔线----------------------------